作者:冯校长今年暑假,借助濮阳中原名师何凤采事情室的研修平台,有时机捧起了《学记》一书举行阅读,受益匪浅,有种相见恨晚的感受。《学记》,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章制度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被认为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。
全文只有一千余字,却短小精悍,句句值得斟酌,可谓微言大义。读《学记》之前,作为一名事情二十多年的教师,对它却并不相识,只知道是一本古代的传统教育理论专著。现在掀开读之,竟然发现平时耳熟能详的一些教育箴言,居然都出自《学记》!这令我很是受惊,我不由为自己的目光如豆而汗颜,同时也对《学记》这本书增添了好感。
虽然《学记》的语言艰涩难明,但我依然满怀敬意,细细推测其中深意,越发感受到此书的份量。逐步品念书中的文字,好像看到一个博学智慧的父老,穿越历史的河流飘逸而来,徐徐诉说着教育教学的真谛……中国的教育体制可谓源远流长。
通过《学记》可以看出,中国向来都是重视教育的国家,从古至今,都是把教育放在国家的首位。《学记》第一章,开篇便提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。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”意思是要教养人民,形成良好的社会民风,一定要从教育入手。虽然出发点是古代君王为了建设国家统治人民,把教育作为政治的最佳手段,但在“化民成俗”的历程中,宽大民众一步一步通过学习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民风,到达立德立人的教育目的,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长起到了努力的作用。
在《学记》的最后一节,再次展现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的基础:“察于此四者,可以有志于本矣。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尔后海,或原也,或委也。此之谓务本。
”如此,《学记》思想首尾呼应,越发令人深思了。《学记》中论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《学记》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却已系统地总结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纪律,实属不易。而且这些教育教学纪律至今都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,闪耀着真理的光线。
“教学相长”“因材施教”“循序渐进”“敬业乐群”等教学思想,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、不行或缺的箴言。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”这句话深刻论述了“教”与“学”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,相辅相成的。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,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。“学学半”,就是说教别人自己能收到一半的教学效果,此话一点不假。“教学相长”还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促进关系,可以相互学习。
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,对于认识教育历程的本质,对于提高教学质量,改善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努力意义。“启发式教学”是当今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看法中努力提倡的一种方法,这种方法也在《学记》一书中找到了泉源,这不能不让人惊讶于昔人的教育之道。启发诱导原则是《学记》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。
“君子之教,喻也: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”这段话道出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。“道”,即“导”,有引导、教诲之意。
意思是说,有履历的教师,总是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:引导学生,但不是牵着他们走;严格要求他们,但不施加压力;开个端绪,但不把原理和盘拖出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,教师应启发、引导、点拨,处置惩罚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,让学生不视学习为畏途,又能举行独立思考,这才算善于启发诱导了。与注入式教学相反,启发式教学阻挡照本宣科的“呻其占毕”,阻挡繁琐累赘的“多其讯言”,阻挡填鸭灌肠式的“及与数进”。
它主张顺应学生的身心生长,做到“顾其安”;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,做到“由其诚”;主张充实发挥学生智慧才智,做到“尽其才”,尽可能把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。这也与孔子提出的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《学记》还提出了“杂施不而孙,则乱而不修,”说明晰学习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;“发然后禁,则扦格而不胜;时过然后学,则勤苦而难成。”这句话提出了教育的预防性、实时性原则,强调教育要“当其可”,宜早不宜迟;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
”又写出了教育的相互性原则,告诉我们在学习历程中,不要只闭门念书,还要广交朋侪,多见世面,制止目光如豆。这些教学思想,哪一个不是现在还具有鲜活的生命呢?《学记》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另有它的为师、尊师之道,寥寥数语便把教师的作用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论述得淋漓尽致。“三王四代为其师”,《学记》明确提出了“师道尊严”的思想。
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崇尚的职位和评价,另一方面,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。要求教师必须学识渊博,接受严格的训练,明白并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。《学记》中写道:“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,必也听其语乎。
”就是说,单靠死记一些琐屑的知识,不能做个好老师,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,随时准备凭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予圆满的回覆才行。这就要求教师不停地追求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“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”既知“教之所由兴”,又知“教之所由废”,然后才“可以为人师也”。这些都反映了《学记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: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,明白教育教学的方法例律,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,去深深地影响学生,吸引学生。这些要求,无不说明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职位,即即是在21世纪的今天,依然是一个及格的教师应当追求的目的。
《学记》一书真是字字珠玑,包罗了富厚的教学内容,是中华民族教育智慧的结晶,堪称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。追根溯源,作为教育的传承者,我们理应把这些经典收入囊中,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,并不停探索、不停完善,把中华传统经典发扬光大,为推进社会生长历程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再起孝敬出自己的一份气力!。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-www.tsinghua-hlab.com